一、前言:

 在台灣的普遍大眾對於「宅男」一詞還不甚了解的時候,天下雜誌第379期以「迎接宅世代-百萬宅男宅女的新消費革命」為題,正式對宅男在商業市場的價值做一個初步的探討。然而宅男是什麼樣的一個族群,又是怎麼樣形成的呢?對於這樣一個新的族群,東海大學這個具有五十年歷史的老學校又該要怎麼去看待呢?

 

二、宅男(女)是什麼?  

 在進入這項議題之前,我認為有必要將宅男一詞做個初步的探討,避免在稍後的探討中因為認知的不同而有所誤解。首先宅男的稱呼從何時開始,其實並沒有確切的時間點,但一般認為這個詞是從日文中的「御宅(おたく)」演變而來的,原本用於稱呼「熱衷於次文化的人」,宅男即指其男性族群,而其也樂於自稱其為「御宅族」。

 隨著網路詞彙使用不斷地更新,宅男一詞也跟著被廣氾運用著,但在普遍認知不足的情況下,使得大眾就字面上直覺地去理解這樣的新概念,使得「宅」字與中文字的「家」字被直接地畫上了等號,隨之宅男一詞也就被解讀成為了「足不出戶的人」。

 而媒體的報導,讓宅男的存在更加廣氾地被大眾認識到,但為求新聞的可看度,在文字呈現上多是偏向負面且不具有寬容性的,而讓大眾對宅男的理解,大抵上為不修邊幅、沉迷某物(如電玩、網路、動漫等)、不善言詞且鮮少出門的人,在認知上多屬非正面的觀感。

 例如在200777 新聞,即寫道「23歲宅男上網到中風」;中天綜合台的綜藝節目全民大悶鍋在2007719日中以「大學錄取率高,畢業失業率也高,一堆宅男懶斃了,我們下一代該怎麼辦」來作為主題;200782 聯合晚報3版標題,以「你家有沒有宅男」為標題。

 由此看來,台灣目前普遍對於宅男此一族群的理解,相較於「御宅」一詞,其實應該更貼近日本的「隱蔽青年(ひきこもり)」才是,但至今因應台灣的文化不同,使得宅男一詞被大眾以偏頗方式認知著,甚至將這樣的族群視為病態,因此實際上與日本的「御宅」已然有明顯的差異。所以在探討台灣的宅男現象時,是有其必要將之與日本的「御宅」兩者做一個區分的。

三、日本的「御宅族」:

 在一開始介紹說到,御宅族的初步定義是熱衷於次文化的人,而此一族群在日本的發展得其實並不算順利,曾經對於這樣的新興族群也有過不寬容的批評,如「只有有被亂槍射死的覺悟的人,才有資格開槍;只有有被鄙視、誤解、唾罵、輕看的人,才有資格成為御宅族」。

 但是,在這樣背景下的日本「御宅族」,是如何形成今日的規模呢?如前述所說,在台灣的宅男一詞與日本對「御宅」的認知已不甚相同,所以是很難用現今我們對於台灣宅男的理解,去看待日本「御宅」的。

 不過要理解這樣的現象,可以從另一個與御宅族密切相關且無可分割的名詞「秋葉原系(アキバ系)」去探討。會有這樣的名詞產生,是因為御宅族的主要興趣大多以動畫與遊戲為主要涉獵範圍,因此對於電子產品的需求實大過於平常人,所以在日本東京都內曾以電子商品著稱,被稱作「電器一條街」的秋葉原趁勢興起,在各種因素以及商業趨勢的改變,目前店家販售的主要商品,已由電氣產品轉為動漫畫精品為主,而主要販售對象正是熱衷於動漫周邊的御宅族們。

 由此可見,在日本對於「御宅」的稱呼,早已趨向客觀而不再帶有這樣強烈的貶意了,因為這樣的族群已被理解為,「在日本動漫、電腦與遊戲產業蓬勃發展之下,所自然衍生出的一個族群」。並且此一族群所擁有強大且不可忽視的消費能力,與整體的產業有著相輔相成的效果,使得以資本主義掛帥的日本各部門亦對此開始重視而且展開各種正式的評估。

 例如日本著名的社會經濟研究團「野村総合研究所」,於2004年提出了「オタク市場報告書」,提出了這個市場有著兩兆三千億日圓的規模,並且因為評估的面向不夠廣,而有另外一派說法認為實際的市場價值應該還要更高。另外在國際上,某些動漫畫中創生的符號與角色,也被一些國際知名的設計名牌採用,使其價值開始重新被世人所肯定。

四、在台灣的宅男(女):

 在電腦資訊產業的發展異軍突起同時,電腦在使用上的已經不再是以往限制重重,現在可以說只要一條網路線還有一台電腦,就可以輕易的在網際網路上遨遊。隨之而起的一個新興勢力就是網路使用者們,而台灣在面對這樣的新興族群,也是同樣陌生的。

 因為電腦與網路的多元化,在各方面取代了許多原本需要走出戶外的活動,例如交友、遊戲還有工作等等,因此產生宅男、宅女的新稱謂,更有甚者產生了只有千禧年的新人類才有的一個文明病-「網路成癮症」。 

 但是相較於日本在看待御宅問題上的認真,台灣在宅男議題的處理上是以較為戲謔的態度開始的,會有這樣的說法是因為追溯台灣宅男一詞的流行,是從20058月時開始,台灣批踢踢實業坊的版面流行看《電車男》的日本短劇,由於內容是一個不修邊幅的日本御宅族與高挑美女邂逅的故事,此網站的網友於是開始喜歡在Hate板上戲稱,自己在家裡不出門很宅,或是那些整天上網的人根本是宅男,這是最早對於「宅男」一詞開始在台灣大肆流行的紀錄。

 宅男對於台灣社會的影響,在各種層面的探討下來,其實仍未有一個定論說這樣的現象會是好還是壞。因為從網路的使用歷程看下來,其實宅男們串連之後的力量也是很驚人的,不但可以快速蒐集到資訊,還可以進一步影響現實的社會。甚至有人將其視為商機,因為其消費能力與專業程度實在不容忽視。而接下來的行文,將會以台灣人對宅男的共識,即「足不出戶」的共識下進行討論,在這基礎上,我將試圖探討宅男議題與東海大學之間的關係,以及兩者之間的未來發展。

 

四、在東海大學的宅男宅女: 
 

 近來承辦學生活動的人員,經常會抱怨的一個問題就是,學生們在參加活動的熱情不足,使得每次在活動進行時,人數往往不是這麼的漂亮,甚至有工作人員充當參與者的情況發生。造成這樣的現象,原因除了學生在活動的時間另有要務、活動承辦未有適當的宣傳,還有活動內容缺乏創新以外,最大的因素就是學生們對於需要踏出房門的活動往往興致缺缺。

 以往學生參加活動所想要的,是各種與人群的接觸,藉由活動的進行能夠更加地了解彼此,從中也能夠肯定自我存在的價值,這也是人際互動的傳統模式。但是電腦網路的使用,使得我們對於人際互動的認知必須開始改觀,因為電腦網路使得個人能夠更便利的與別人溝通,人際的互動不再是以往面對面的溝通模式。

 舉例像是網路部落格以及即時通訊軟體等等,當坐在電腦前想要與什麼樣的人互動時,只要一個按鍵就可以達成,對於這樣的族群來說,既然在網路的世界能夠找到自己的人際網絡,也就沒有必要這樣積極的走出戶外了。如此卻也造成了實際的人際關係互動不足,以致在許多場合往往無法做出適當的情緒、文字、言語表達。

 另外,對於大學生來說,其實在日常的花用上所費不貲,有些人是勉強地在度日的,若是參與活動則免不了額外的花費,若是以電腦網路能夠代替種種的娛樂、人際等等用途,那將會省下一大筆開銷,這也是其中一個使宅男宅女足不出戶的原因。

 而在東海大學的宿舍網路使用上,早已經有這樣的現象存在著,並且隨著時間這樣的人數似乎有逐漸攀升的趨勢。在宿舍區常常可以看到一間寢室的每個人,都緊盯著眼前的螢幕不放,有些是用即時通訊軟體在與別人聊天,有些是在享受著遊戲的快感,還有網路購物、網路拍賣等等。整天下來也許只有上課、吃飯、廁所才會離開自己的房間,像這樣的學生其實已經不是少數,並且不容校方忽視。

 

五、對於公共議題的影響:

 學雜費調漲、牧場改建、市政路延伸方案、中港路交通改善方案,這些其實是與學生們切身相關的議題。因為學費漲了那父母的荷包就縮水了,牧場是東海人的回憶,市政路是直接剖過東海肚子的,中港路的交通再不改善又不知會在造成多少嚴重的傷亡。但往往是在學生權益單位苦苦宣傳之後,學生迴響不大、支持度不高,造成最後的成效不彰。

 令人詫異的是,即使學生在知道這樣的事情與他切身相關後,而且他的態度是極度贊成的,卻在行動上沒有表現出強烈的支持,使得議題雖然重要卻總是無法表達出學生們的心聲,例如簽名連署的人數常常無法達到一定的門檻。

 而東海在早期是以學生運動著名的,令人費解的是為何到了今日會形成這樣冷漠的氛圍。就本篇探討宅男的主題來說,或可稍微理出頭緒,因為他們身處在自我的世界當中,其實是很難被抽離的,他們會離開通常是因為萬不得已的原因,例如上課、吃飯等等,所以在路途上會花費的時間是能省則省,或許這項議題重要,但總比不上待會回到寢室之後他要解的任務。

六、東海大學校方目前採取態度:

 我認為就一個組織的行政體系來說,這個結構會不斷朝向安定的趨勢發展著,也因此事務的處理在這過程中,會不斷趨向簡單而一致的解決方式。東海大學具有五十年的歷史,在各種行政的結構上雖然完備,卻也稍嫌老舊。許多新設立的大學行政單位在網路的普及度,早已達到整體的數位化,然而東海大學卻還停留在以書面傳達公文的形式,在各處室的溝通以電話連絡,有時候語焉不詳會延宕事情的處理,加上東海各處室與系所坐落位置相隔甚遠,在訊息的轉達上更是費時。

 而對於這樣嶄新的議題,其實東海大學還沒有正視這樣的一個族群,就學生沉迷網路遊戲或者網路成癮的部份,雖然人數持續攀升而且有著一定的影響力存在著,目前還沒有官方的單位去專門處理這樣的議題,使得這樣的議題始終以隱性的方式影響著各方面的學生事務。

 另外,目前東海大學校方與學生之間的意見表達,其實很明顯不足,因為校務行政方面無法信任數位化的形式,使得學生方面在意見表達上常常不得其門而入,在學生對於校務行政方面遇到問題時,往往只能摸摸鼻子走人,行政單位也因此無法做有效的改善。

 

七、結語:

 有句話叫「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或可形容今日網路使用的情形,相隔半個地球的新聞,經由網路的傳送,只要不到數秒即可讓另一端的人知道。但這樣的快速卻也有個風險,那就是事件發生再傳到接收者的眼前時,可能只是一行文字,在無法快速判斷的時候,往往使得這樣的訊息是被忽略掉的,因為純粹的網路使用者只會選擇自己所感興趣的資訊。

 而宅男宅女在吸收了各種網路的資訊之後,往往內化成為自己的知識,反而利用網路的普及將這樣的經驗分享出去,使得更多人受惠,而自己也能夠成為更專業的一份子,這是Web2.0的全新觀念,對於以往知識封閉的學習世代也許很難理解,但這就是現在的主流,「分享優於獨占」。

 這個族群其實並不是外界所認知的那樣懶散而無用,我們可以看到有些雖然是沉迷在網路世界中,卻也能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有些甚至能夠發動整體的力量去改變社會的現況。我認為現在台灣人對於「宅男」的看法,就跟當初社會看待「七年級生」的態度一樣,只是單純因為認知不足而產生的誤解,相信在往後的認知會因為不斷的接觸而有所改善。

 然而面對這樣全新的觀念與全新的價值,東海大學又是否已經準備好了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ON903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